2018年,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。全區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,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,主動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,大力實施“產業強區、生態立區、富民興區”戰略,持續重抓“一極一園一業”建設,精準打好“五大主攻仗”,邁向高質量發展起步良好。
在經濟運行平穩健康的同時,我區生態環境也得到了明顯提升。實施農村成片造林1.3萬畝,79個城市綠化項目竣工52項、新建綠地456.9公頃,蟒蛇河風光帶建設快速突破……廣大群眾有著深切感受:“鹽都天更藍、水更清、景更美,讓人看得見綠、望得見水、記得住鄉愁”。
經濟運行穩中向好
10項主要經濟指標中有9項指標增幅列全市前四位,規上工業企業增長面達63.8%,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42%,智能終端產業全口徑銷售增長153%……數據是衡量經濟運行情況的關鍵指標,充分反映出我區經濟運行態勢總體平穩。
在招大引強方面,我區也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“成績單”。深入開展“產業項目載體提升年”活動,先后組織韓國、臺灣等10多場專題招商推介活動,新竣工、新開工、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分別達16個、32個、30個;總投資130億元的東山精密電子項目竣工投產,總投資30億元的永創通訊電子項目開工建設,總投資10億元的順豐智慧電商物流園一期主體建成。
與此同時,我區發展質態持續改善,多項工作全市領先:臺創園創成全市首批5A級現代農業園區,成功入選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(區);掛牌成立高新區行政審批局,率先全市啟動“一窗通辦、一網通行”改革。中恒寵物、金洲機械分獲省“小巨人企業”“專精特新產品”企業,維爾思環境在“新三板”掛牌,維信電子進出口超1.2億美元、全市第一。
城鄉面貌顯著提升
日前,省發改委公布第二批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,鹽城高新區智能終端小鎮榜上有名。這是我區不忘創新驅動初心,不斷提升園區品質和競爭力的一個有力說明。
今年,我區還開工建設29項城建交通重點工程,智創谷、科技廣場、鄰里中心即將投入使用。上半年,智能終端產業開票銷售40.2億元,同比增長129%,成為園區新的經濟增長極。
在培大育強智能終端產業的同時,我區還加快城鄉統籌發展步伐。扎實推進“263”“三治三化”專項行動,改造棚戶區800多戶,中央環保督察組“回頭看”交辦的18批24件問題基本整改到位,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通過省級驗收,學富鎮、大岡鎮榮獲全市首批“森林小鎮”稱號。
在此基礎上,我區堅持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宅基地有償退出,復墾新增耕地1048畝。完成35公里農村公路提檔升級,新改建橋梁172座,優化3條鎮村公交線路。開通蘇州、無錫、浙江安吉至鹽都旅游直通車,接待游客343萬人次、總收入41億元。
民生福祉持續增進
財政“蛋糕”更多切向民生。今年上半年,10大類26件為民辦實事項目完成投資7.54億元,設立了鄉村振興專項資金,積極爭取政策性銀行在美麗鄉村、農村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專項扶持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“不讓一個人掉隊”。今年,我區精準扶貧成效顯著,專門制定了“一戶一策、一村一案”脫貧措施,已脫貧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242元,脫貧實效第三方隨機抽查達標率100%,精準扶貧工作開創了新的局面。
全區社會保障網越織越“密”:扎實開展返鄉就業創業和“招工引匠”百日行動,城鎮新增就業8757人,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19433元、11526元,均增長8.8%;教育內涵建設和辦學質量持續提升,優質高中招生計劃大幅增加;名師培育再創佳績,新增省特級教師2人,高層次教育人才總數位居全市各縣(市、區)之首;新建村(社區)綜合文化服務中心40家,面向社會開放中小學體育場地43所。推進遠程臨床系統建設,五大危急重癥救治中心高效運轉。
我區還開展了新一輪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,孫益海家庭上榜全國“五好”家庭,榮獲省第十一屆雙擁模范區命名。安全生產保持平穩態勢,全要素網格化社會治理實現全覆蓋,被表彰為全國法治縣(市、區)創建活動先進單位。